10月28日至30日,“华为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在青岛举办。学院参赛队伍获主赛道国家一等奖2项,其中侯长波教授指导的“探析辨络:无线通信网络拓扑透视仪”项目获全国十五强路演项目,创学院历史新高。

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在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下,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大赛面向全国高校及科研院所在读研究生,旨在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活力和科研潜能,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为人工智能领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
本届大赛以“AI赋能,智创未来”为主题,聚焦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控制等AI核心方向,吸引了来自国内外300余家单位的3421支队伍报名参赛。经多轮评审,最终252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示范性。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全方位支持研究生参与各类科创竞赛,为学生搭建起展现才华与提升能力的广阔舞台。2025年,betway官网研究生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已累计斩获国家级一等奖5项。
【项目介绍】


作品简介:无人集群系统背后都有由通信节点和链路组成的无线通信网络,其直观反映了网络的通联情况,是无人集群系统的生命网。透视无线网络拓扑可识别关键节点、判断网络运行稳定性。团队提出无线通信网络拓扑透视仪,并编写了Wi-Fi组网验证算法。采集真实物理层时序信号并发布领域首个数据集,将推动组网拓扑认知技术从仿真验证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转变,为组网拓扑认知提供了人工智能新方法。该项目作为全国十五强队伍代表在路演现场展示,得到了专家、参赛其他队伍和观赛人员的一致好评。


作品简介:面向低空空域安全监管的需求,本团队设计了一款多模态智能融合驱动的低空反无人机安防系统。作品创新性引入无人机被动射频模态,基于AI算法解决多模态特征对齐与融合困难的挑战,构建并发布首个集成可见光/红外视觉、主动雷达与被动射频信号的多模态低空反无人机数据集,促进多模态低空反无人机技术的研究,为低空空域安全监管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